教學科研
學科簡介
當前位置: 首頁 > 教學科研 > 學科簡介


語言學及

應用語言學

本方向長期致力于以晉語為中心的方言研究,逐漸形成以山西方言、漢語語法學、社會語言學研究為基本研究領域的學科方向,在各方向學術積淀較為深厚,在黃河流域方言、多民族移民方言領域特色鮮明,有較大優勢。200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,十二五以來本學科方向共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7項,其中重點項目2項。本方向有博導1人,教授4人,省科學技術帶頭人1人,在《中國語文》《方言》等權威級刊物發表高水平論文多篇,獲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,山西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。

中國古代文學

本方向立足地域優勢,以三晉古代文學與文化藝術研究、歷代文學為主要研究領域,在古代戲劇研究領域有較明顯的優勢,打通宗教、藝術、文學、戲劇,在思想史視野中關照古代文學是學科方向的另一發展著力點,注重文獻與文物參照,形成鮮明特色。200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,十二五以來,本學科方向共主持國家社科基金16項,其中重大項目1項,重點項目2項。本方向有博導5人,教授6人,三晉學者1人,在《文學遺產》《文藝研究》等權威刊物發表論文多篇,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、三等獎1項、青年成果獎1項。

文藝學

本方向扎根區域文化,在國內較早設立文藝民俗學方向,在古代戲劇理論、文藝民俗學研究、近代以來學科史、思想史等領域有較好的積淀,在研究方法上形成注重跨學科、重實證、重田野的樸實學風,特色較為鮮明。在民間文學、文藝民俗研究、學科史研究領域有一定優勢。200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,2004年獲被確定為山西省重點(建設)學科,各領域的梯隊較為完整。十二五以來,本學科方共主持國家社科基金10項,本方向有博導2人,教授5人,山西省青年三晉學者1人,在《文學評論》《文藝研究》等權威刊物發表論文多篇,獲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2項。

中國現當代文學

本方向以抗戰時期華北地區文學活動、近現代以來中外文學交通影響為主要研究領域,已初步形成以太行為中心,重點關注抗戰時期文學活動;以華文文學為軸心,注重考查近代以來東南亞、日本、臺灣華文之于現代文學生成的影響的基本研究特色。在鄉土文學、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等領域有一定優勢。2005年,獲碩士學位授予權,十二五以來,本學科方向共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1項。本方向有博導2人,教授5人,在《文學評論》《文藝研究》等權威刊物發表論文多篇,獲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項。

中國古典文獻學

本學科方向以碑刻文獻、戲曲文獻、山西區域文獻等為基本研究領域。重視田野調查,搜集方志中未見之資料,發掘山西地方文獻,以搜集、發現并深入研究民間現存的俗文獻、碑刻資料、戲曲文獻和宗教文獻為主要特色。研究內容上,尤其注重碑刻資料和古典戲曲劇本的校勘、整理。2007獲碩士學位授予權,十二五以來,本學科方向共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0項,本方向有博導1人,教授4人,在《文藝研究》《文獻》等權威刊物發表論文多篇,獲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項。

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

本學科方向以中日文學比較、中西戲劇比較、西方文學思潮與文論、比較詩學等為主要研究領域。在研究方法上注重文學和民俗學、人類學研究的交叉,在比較的視野上由文學向文化的縱深拓展。在近代以來中日文學和中西戲劇比較研究領域有較好的研究積累,在中西神話比較研究領域有較好的發展潛力。2005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,十二五以來,本學科方向共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,本方向有博導1人,教授3人,在《文藝理論與批評》《中國文學研究》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,獲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項。

民俗學

本方向以區域民俗、民俗文物、文藝民俗學、中國民間文學史、中國民間敘事文學等為主要領域。在研究方法上,突出強調田野作業,學科點團隊田野調查基本實現對本省縣級行政區域的全覆蓋。在黃河中下游民俗事項、古村落研究等有一定優勢。2000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,十二五以來,本學科方向共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,本方向有博導1人,教授2人,在《民俗研究》、《勵耘學刊》等刊物發表論文近20篇,其中有的被《新華文摘》全文轉載,獲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。



地址:山西·臨汾市貢院街一號    郵編:041000

Copyright©2015     All Rights Reserved.    版權所有:游艇会官方线路app

m www